【無常的覺醒】 網路轉載

釋迦牟尼佛常在墳場說法,為什麼呢?因為佛菩薩是要幫助我們覺悟啊。你天天在生活裡面有很多煩惱,使你沒有想到說,這一生是什麼意思啊?所以佛就帶你到墳場去。到了那裡,你看到有死亡這件事情,就比較有一個機會來反省一下說:「咦,這個什麼時候該我來這裡?那我來這裡的話,我過去的這一生是做了什麼啊?有沒有意思啊?」由於這個道理,佛常常在墳場說法。有些修行的人也是到墳場去修,甚至住在墳場。這樣修行,一方面就是警惕自己,時間很寶貴,不知道什麼時候命就沒有了,所以要努力精進啊。另一方面,就是去那裡修慈悲的心,說很多人都已經走了,他們活著的時候,也不曉得要修;結果,忙碌了一生,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,忽然就來到這裡了。

當你去到墳場的時候,最好將一個一個的墓碑,仔細讀讀看。不管他生前怎樣,最後只是一個墓碑,上面就寫個名字,哪年哪月哪日生,哪年哪月哪日死,就是這樣子而已啊!可是你如果注意讀,會發現很多故事都在裡面啊。夫婦合葬的,有的先生先走,有的太太先走,中間是隔了多久才走啊。有的是很年輕就走了,有的還是嬰兒就走了,有的媽媽跟小孩同一天死的,也許是車禍或是什麼事故,我們不知道。很多故事就在那裡囉。生前有的有個地位啊,有個什麼事業啊,可是一到這裡,就大家平等了。生前有的住很好的地方,有的住普通的地方,到了這裡,大家只有排排坐了

仔細的講「無常」的話,並不是只講到一生最後的時候。然而,那是一個最能令人反省一生的時刻,所以我們講無常先偏重在這裡。等一下我們再來講一般的「無常」問題。

佛法強調「無常」,目的不是要使人覺得很恐布,每天生活都不能安心,只想到說,快死了,不曉得什麼時候要死了;講「無常」的目的不是這個樣子。我們平常太習慣想的都是說,唉呀!怎樣生活能改進得更好啊,再賺更多錢啊,怎樣熱鬧啊,怎樣吃得快活啊。因此往往忽略了,將來老了、病了、死了的時候怎麼辦?都是想說將來再說,很少仔細去面對這些問題。當然很多人懂得要儲蓄、防老、防病,甚至預備棺木,買墓地。但是,老、病、死這些問題,並不是在物質上預備了就可以解決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是難免的事;而難免的事遇到的時候,心裡有什麼樣的力量可以安然的度過?還有,雖然不是自己碰到,而是旁邊的人碰到,親友碰到的時候,怎樣才能幫助他?所以佛法強調「無常」,目的在使一般人能夠及早反省,不用等走到那一地步的時候,才說該怎麼辦,那就來不及了!要趁著現在還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,先想通了。

事先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,如果光是在理論上想,就不夠真切。你如果只是偶爾想一下,又覺得反正也沒有什麼辦法解決,就又把這些問題丟開了。這樣是不會得好結果的。所以要先設法使「無常」對你來講是個很真切的問題。你想得深刻了,才能使你確定什麼是對將來這問題有幫助的,然後你才會努力做這些有幫助的事。當然,我們知道有幫助的事就是修行。所以,你要怎樣才肯努力來修啊,就是要先對「無常」有深切的體會。

怎樣才會對「無常」有很深切的體會呢?比方說,一個方法就是到醫院去;沒有病也可以去呀,去做義工啊,去幫忙照顧那些病人啊。你看到他苦的時候,你就很慶倖啊,唉呀我還好,現在沒有遇到;可是真的不知道,哪時候遇到一個意外事故,我就會變殘廢;什麼時候遇到一個重病,我就是眼前病人這個樣子。這樣子反省,你就不會懵懵懂懂的過一輩子。你就比較會警醒了-現在沒有事是多麼難能可貴,那麼趁這個時候就要來做有益自己並且有益別人的事情。因為你將來遇到那些事的時候,即使政府照顧一切醫藥,你心裡還是一直在抱怨,受不了這個苦啊。所以,平常趁著沒有事就要調養自己的心地,修自己的言行,多做好事,多修佛法。那麼到困苦的時候,一來因為你是個好人,別人願意照顧你;二來因為你做多了好事,又有修佛法,你心裡會有一種安定的力量,使你能夠安然的過關。

另外一個修無常的方法就是有時候,不必等到清明,像週末有空啊,我們就好象到郊外走走一樣,找幾個人啊,大家一起到墳埸去。到了墳場,先給他們念念佛啊。念佛的時候,把帶去的米放面前地上,以佛號加持這些米變成甘露。念完了,大家分頭在墳場內走,邊走邊撒米,使這些孤魂野鬼得到佛菩薩的甘露。在撒米的時候,你就要一個一個墓碑讀一下。這樣子一來,你就會對「無常」有很深切的體會。

我當年第一次去這麼做,是因為我讀陳上師的書嘛。我就帶太太跟小孩,三個人去附近的墳場去走。在裡面差不多一小時慢慢撒米。出來以後,就去給小孩買鞋。進了鞋店看大家只在那裡講買鞋子的事,那種感覺就好象剛從另外一個世界回來。我們平常過日子,就是完全沒有想到死亡那邊嘛;如果沒有事,誰會跑到墳場去?因此頭一回去墳場,剛回來時,那個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。我太太最初聽到說要去墳場也是覺得怪怪的-為什麼要跑到墳場去?會有一點怕怕嘛。可是真的去了,就覺得說這是很好的,使我們比較開闊了。

以前看事情都是只從生活的這邊看,沒有想到死亡那邊。因此在生活這邊都是打如意算盤。哦,我再來要怎樣,我再來要怎樣,等到我老的時候要怎樣,都是打這樣的如意算盤。可惜的是,沒有人可以給你開一個保單說一定活到那裡哦。所以,你如果經過這樣的提醒,兩邊都看到了,就不會整天只在那裡,自己編一個夢說,我將來計畫怎樣。這樣一來,你就不會煩惱太多;很多事你知道說將來不知道,不必操心那麼多,結果你就過的日子比較解脫,比較灑脫、比較快樂一點。

我住的地方正好就在墳場旁邊。有時候,比方說,一天修行、寫作啊,到了下午五點都累了,那我就到墳場去走一圈,差不多要一個鐘頭。美國的墳場不像我們這邊,都整理得很漂亮,就像在公園裡。走路時不會說,哦草這麼多,很難走啊;而是很容易走啊。但是我就故意走在墓碑之間,這樣才可以讀那些墓碑。我每次這樣走啊,很奇怪就是,這樣走一圈回來,自自然然的,到要出來的時候,我就覺得煩惱就是減輕掉了。因為你原來會煩惱,都是為了世間這些人與事。一到了那裡,面對的是生死這個問題,這些世間的人事都顯得不成問題。但是我們如果沒有那樣子去墳場走一下,就不能看穿我們整天在煩惱的其實是一些不成問題的問題。往往你在心裡想說,哦某某怎樣啦,在那裡計較這、計較那,計較個沒完沒了,其實那個人跟你心裡想的不一定是完全一樣的。他那個人現在也許想法又變了,他已經改變而你並不知道啊。你只是在跟自己心裡那個人這樣子糾纏啊。可是到了墳場這樣走,就可以得這一種清心的好處啊。所以我修無常的一個方法就是去墳場,邊走邊讀墓碑。

這個方法也是修悲心啊。你容易看到說,大家實在是平等啊。現在的高高低低,到頭來都好象做一場夢;到那裡就都這樣很平等啊。那麼,修悲心就是說能夠對這一些跟我們不是有親戚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學等私人關係的亡者,去到那裡對他們一樣,都是念佛為他們祈禱;這樣修自己與眾生一體的慈悲啊。

這樣子走了好幾個月以後,我就自然地有一些感想;綜合起來,我寫了幾首詩啊。現在我讀一讀給你們聽。順便講一講剛剛發給你們這張詩稿;這是從一位劉欣如教授的文章裡面複錄出來的。因為他那篇文章主要是在介紹我寫的關於在墳場修行的這些事情,所以他把我這幾首詩也抄進去了。現在我一首接一首讀一下、講一下。

屍林漫步踏斜陽,一一墳志用心讀;
寥寥幾字名時地,聚散長短自然陳。

就是說,我在墳場(也叫屍陀林)裡面,在傍晚的時候-傍晚的時候太陽快要下山了,豈不是更讓人感覺時光就要逝去了,這時無常的味道比較重囉-我在那個時候,在墳場裡面散步啊。當我一邊走,我就一邊讀這些墓碑上刻的這些字啊。但是我讀的時候,是用心讀的啊。比方說,在美國很多都是夫妻合葬,墓碑上就刻著,這位先生是幾年到幾年啊,如果太太還沒有走就把死期留著空白;有的太太也走了,那我就看看誰先走啊,隔了多久呀,這就一個故事在這裡了。「寥寥幾字名時地」啊,墓碑上通常最多是一句說什麼,哦,「永遠在我們的心裡」啊,或者「在寧靜中安息」。其餘當然是你的名字、什麼地方的人、生年月日、死年月日。你不要以為一個墓碑上都是有生日和死日啊,有的只有一天呢,有的嬰兒出來就死了,都有啊,所以有的只有一個日子。「聚散長短自然陳」啊,就是說這個人間的關係啊,大家聚在一起呀,什麼時候分開啊,多久在一起,多短在一起啊,都在墓碑上這幾個字裡面就寫出來了。

那你看看啊,你本來滿腦子想的就是,哦我這一生怎樣啊,什麼事業啊,什麼什麼啊,可是一到那個地方都不算了,只有兩個日期,就是生死各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,這樣子而已啊。所以說「一生憂擾或爭執,世間功名與榮華,至此皆如霧消散,唯餘生辰與忌辰」。你一生自己心裡很苦惱,或者跟人家爭這個、爭那個。或許你一生依世間說你有什麼很大的成就啊,有什麼功名啊,一到了這裡就好象霧被太陽照到一樣,都沒有了,都不算了,剩下的就是生日死日,這兩個日子人家紀念一下而已。

你到墳場去看一看,有的就是今天剛來的。在美國今天剛來的你怎麼知道?就是那些人家送的花都堆在墳上的。凡是這樣一堆鮮花覆蓋的,就是今天剛到的。至於其他的,要是遇到節日,或者可能是這個人走的紀念日,那麼墳上會有些鮮花,或者假花。小孩子的墳,就有的還放些玩具,像風車之類的,插在那裡。比較講究的,到了耶誕節還有親友去裝飾一棵聖誕樹給你。復活節則插滿了白百合。但是,也有些比較老舊的墳,也沒有人來掃囉。在三藩市郊區也有華僑的義山,就是華僑的公墓,那你就看得出來,在那個最邊邊的地方,都是很陳年老舊的,有的就等於只有一塊磚頭一樣,連刻的字都不清楚了。那種大概都很久沒有人去掃了。

「生前貴賤貧富殊」,在我們活著的時候,社會裡分得很厲害啊,對不對?那麼,「各據地盤與山頭」,我的勢力範圍是這樣啊,我們的組織是怎樣啊,有種種的分別。可是呢,「死後同聚屍陀林」,到了最後,大家的歸宿是同一個地方,並且「枯骨橫列成比鄰」,現在都成了好鄰居,隔壁就是了。

「死者是我真教師」,到這時候,我的感覺就是說,咦!平常講經啊,講理論啊,講來講去,好象還比不上這些活生生的在這裡陳列的這一些死人啊。他們是真的給我上了一課啊。他們雖然沒有講任何話,但是,他們郤能「無言傳盡無限訣」;雖然沒有講一句話,但是他們把死亡的事實傳達給我,就使我從生活裡這些有限的想法,有限的煩惱裡面解脫出來了。他們就教了我怎樣子可以達到無限。他們不用講話,但是他們就開導我們了。只要想到最後這一刻啊,活著的時候心裡的這些煩惱實在是多餘的啊;不必這樣苦惱過日子,可以過快樂的日子。「墳場歸來心自淨,此行無生勝有生」啊。你這樣子從墳場走一圈回來的時候,心裡自然的清淨了,也沒有念佛,也沒有人說什麼道理,但是你原來那些煩惱,面對生死問題的時候,自然消失了,所以心裡就自然地恢復純潔了。我們這樣走一趟的時候啊,我這裡是仿古詩中的名句,「此時無聲勝有聲」,但是故意講說「無生」,就是指這些已走的人,「有生」則指我們尚活著的人,這一些人給了我們很好的教導了,所以說「此行無生勝有生」啊。這句詩的另一個意思是,佛法的空性是講「無生」的,你在這裡就領悟到「無生」的道理了。比起我們平常的執著有無,爭執不休,這時候就接近領悟空性「無生」超越「有生」的道理。

「經行屍林頓然悟,生死只隔咫尺間」。這就是說,在墳場裡面這樣子走的時候,忽然間自己瞭解了什麼一回事呢?「生死只隔咫尺間」啊!這句話也是一語雙關啊。頭一個意思當然就是說,我是一個活人,腳邊就是一些死人,這是活人跟死人在空間的距離上很近。另一個意思就是,其實我現在活著跟我的死去在時間上也是太近了。只要這一口氣接不上來,就是死人了。活人跟死人的界限其實非常非常的接近。我們沒有一定那一刻走啊,你到墳場去,一看就很明顯,什麼年紀走的都有啊。

我去墳場有時候就問小孩,要不要去?我沒有勉強他們。他們去了,我也會叫他們讀墓碑。在美國的墳場往往把小孩子葬在一區。而且在小孩子的墓碑上,通常會刻一隻跪著的小綿羊。我就叫他們看啊。他們年紀雖小,但是因為去墳場這樣子走過,就知道說,我們小孩子也不一定活很久,就有無常的觀念了。這樣並不會使小孩子害怕,只是幫他們早點瞭解,人生就是這個樣子。

「一旦覺悟死生近」;這個講的是真正的經驗啊。有一天我在墳場走的時候,忽然就在那一刻很明確的感覺說,唉呀!生死是那麼接近啊。一覺悟這個道理的時候,「頓時花鳥有閒情」。你要是心裡很忙,都是公司的事、私人的事、種種的事;那麼,不管風景再好,鳥在叫,你也聽不到;花正開,你也沒有心情看;趕快辦事去啊!可是,你一了解說,我們這一生不知什麼時候就要死,這樣一知道的時候,世間的事情就忽然沒有那麼重要,因為覺得它們沒有那麼重要,心就從平常的煩惱裡解脫出來;一解脫出來的時候,這個明媚的風光,自然就在你眼前了。本來都一直在那裡,但是你就不看它了,因為你被煩惱縳住呀。所以,你若要享受人生,還得先有這樣的覺悟。

我們講無常,不是要讓你害怕。而是使你瞭解了人生的真相,你才知道什麼是該輕的,什麼是該重的,你才有可能把不必煩惱的早點丟開啊。等到你丟得開了,心中開朗了,你才能享受這個自然美好的人生。而且,小事不計較了,自己好過,別人也好過,世間就容易和諧。

我一覺悟死生近,就馬上覺得說,「那來時間行爭論」啊?為什麼要吵這些事情?沒有必要啊。你也不曉得什麼時候得走,我也不曉得什麼時候得走,兩個人郤爭個不停,等一下就沒有人跟你爭了,等一下我們就都會覺得說,唉呀,何必爭?有更重要的事情呢!所以說,「那來時間行爭論?何不放下任自真?」就是說,平常做事情,有很多世間的顧慮-這樣做誰會說我怎樣,誰會想我怎樣,這樣不行啊,非怎樣不可啊-自己就很煩惱。何不就把這種種顧慮丟開,你就是隨順自己的真性情;這不是叫你亂來,而是說,只要照著自己純真的本性來做一個人就好了,不要老是在那裡想說,非怎樣不可啊,人家想我怎樣啊,其實很多還是你自己的猜想而已;不要這樣自尋煩惱。「虛偽逢迎只因迷」。我們往往不敢老老實實照自己心裡想怎樣,很純真的表現。你就覺得說,這個人我不這樣子做的話,他等一下要計較啊,結果你就是外面一套,心裡一套。你所以會有這樣虛偽的表現,是因為你心裡還沒有搞清楚,還在想說,我不曉得還活多久啊;活著,就得把這一些應付得好好啊,這樣才行啊。其實也不一定要這樣應付才行啊;大家真正喜歡的郤是那些很天真的人啊,而不是喜歡一個會拍你馬屁的人啊。但是有時候我們沒有想透徹,就會做這些虛偽逢迎的事情。「無貪無求樂天真」,不要貪啊,到最後什麼是你的啊?你要是有貪有求的話,得是不一定能得到,苦郤是一定會有的。所以無貪無求;自己的天真最要緊啊。純真過一天,就是賺到一天啊。

「此刻同聚不久長;誰能保證再見歡?」我們現在能夠在一起,就是很難得;沒有人可以保證說,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再見啊。分別時候都說「再見」,實際上沒保證啊;所以在一起的時候,要珍惜這個機緣。「拋棄心機與城府,笑顏相對樂一場。」把心裡的計較、防範,儘量的拋掉。大家在一起和顏悅色的,這一刻能夠得到快樂,就是最重要的了。這種說法似乎太天真,但是解脫的智慧就是超越世間的利害而選取天真啊。

「苦海浮沉迷失客,早日醒悟死非遙!」就是說,人間有很多苦;因為世間種種的苦,我們隨著浮浮沉沉,有時候心情稍微好一點,有時候又低下去了。那麼,像我們在這樣情況的人,就需要早點瞭解,死的日期是離現在沒有多久啊!我們最多也不過百年,對不對?大部份人的壽命還沒有百年,何況我們又是已經一把年紀了,真不曉得那一天死期就來了。「一朝識得無常道」,只要有一天瞭解無常的道理;「一生和平與逍遙」,你要是真的瞭解了,你這一輩子就可以過和平與逍遙的日子。為什麼?因為你就沒什麼好爭了,你也就不虛偽了,你就能過純真的日子了。以上這些是我在屍陀林散步的感想。

除了這個方法以外,還有一個方法修無常,也是我自己發現的,也是很有實在的效果,我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。我們通常學佛,也講無常,但是講來講去往往只舉個例子講講,或者說一般的道理:不曉得什麼時候死;一定會死;沒人可替死。這些大家都知道啊。這樣講只是理論上的探討,我就思考怎樣才能把佛法的理論和我們日常的生活連在一起;因為只有當我們把理論實踐在生活裡的時候,我們才會得到佛法真正的好處。

我怎樣把無常的道理跟生活連在一起呢?在四、五年前,有一天我就開始用一本小冊子,我把它叫做「無常簿」;這並不是說我想做閻羅王啊。我就開始記下那些我真正認識的死者,親自見過面的人,不管是親戚朋友,或者是偶而碰見的。比方說,我到醫院看某人的病,可是旁邊有個病房,那個病人走了,也就是說只要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,已死的;你若知道名字,就把名字記下來;不知道名字,就寫個敘述,比方說,某年某月某日某某醫院的一個病人,就這樣子。這樣一開始寫,我那時大概四十歲,就發現說,一個人四十歲而已,可是記得的實例就太多太多了。關於這個修法我寫過一篇文章,叫做〈記無常簿〉。我就發現這裡面也是有年輕的,有為學業自殺的,有為婚姻自殺的,有因感情糾紛被殺的,有因生意上利害被殺的,有病死的,有忽然死的,有胎裡死的;這麼多的種類。當天寫了一些,到了晚上正要躺下去的時候,忽然瞭解,原來在這之前,我心裡有一個自己騙自己的念頭,好象說,死亡不是我的事。如果理智的想,這明明是自欺嘛。可是我們習慣的就是沒有去想死亡,因此對死亡就好象自己騙自己說,好象不是自己的事。因為當天面對這樣一個又一個,一個又一個,真正死掉的這些例子,結果在那時候就衝破了自己騙自己的想法。很糟糕就是這種自欺的妄想,如果沒有衝破的時候,並不知道自己有啊。這就是說在修行上我得到這個方法很大的幫助,因為從自己不知道的錯誤觀念中突破出來了。而且後來才發現說,我們即使是親自經歷過的親友的死亡,因為有的已經過那麼久了,甚至已經忘記了。過了好久以後才忽然想到,唉呀!還有某某還沒有寫到的。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把它當一回事要記錄;錢的話是每一筆都記住了,死亡郤沒有記過;現在一登記才知道,還有的沒有記到呢。

此外,那一天還有感應的事蹟,有照片留下來。馬來西亞太平的丘寶光大居士在印行〈記無常簿〉的小冊的時候,也曾把那張照片印出來。那一天我記完了,就把那本簿子放到綠度母佛像之前-綠度母是密宗的菩薩,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慈悲。我把無常簿放在那尊像的前面,就是祈請她來救渡這些眾生的意思啊。寫到那一頁就這樣開著放在那裡,然後就點一柱香上供。那一柱香整只點完了,而香灰郤沒有斷,並且彎成香頭朝向綠度母的右手。綠度母的右手是垂下的,表示佈施和接引眾生的意思。那個香頭就是指著綠度母接引眾生的右手,而且那柱香灰就保持這樣很久,過了好幾天才斷掉。

這個方法你自己可以試試看。一來,使得抽象的無常的理論跟你自己實在的生活連在一起,對你有很強的說服力,使你認識無常這個事實。再來,你把無常簿擺在佛桌上,放在佛前請佛菩薩超渡他們,那麼你也藉此修慈悲心啊。從現在開始,你每次遇到,哦,又是誰走了,你就把他也記進去,那麼這個無常的事實,就會常常在你的心裡。這樣子可以幫助你這一生過得比較平穩,也就是過平衡的一生啊。我們看事情若只是看一邊,就是偏見。只看到生活的一邊,過的就是不圓滿的一生,因為只打如意算盤,沒有想到來到盡頭該怎麼辦啊。現在若能生死兩邊都看到了,就好打點說,這一生值不值得花這麼多時間搞錢?還是應該把時間精力省下來,做一些死時可以真正不後悔的事。到死的時候錢不能幫你啊,名也不能幫你啊。反倒愈有名利可能愈成問題啊。往往都是屍骨未寒而爭產的吵架已經開始了。愈有世間的利害問題,到死時愈不得清靜安寧啊。到時候真正能幫你的,就是你心裡有沒有平安。但是心裡的平安不是自己說,我是個好人,就會有平安;那是不可能的。完全靠的是服務一滴,到時候心裡就有一分的平安啊。所以最重要就是對人家的服務啊;這是你一生唯一的財富啊,其他都不是啊。所以要早點認清真相,開始改行,努力積這種真正的財富啊。錢如果不能現在用掉,一口氣不來就不是你的了;你這一輩子只是個財奴,並不是財主啊。你能夠用它在公益事上,能夠造就人家,那麼,這才真正是你的。感恩的人都會說這是某某做的,某某給的。

還有一點是,想到無常,想到死,才知道說我們人是相當孤獨的。人生的一些事情,老、病、死,都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。即使有個人真的是世間少有,愛你勝過於愛他自己,他也是愛莫能助啊。唯一能助是你自己心裡已經有平安,修過了,修到這個程度,超越了個人的生死,那麼你在生死關頭才有安定的力量。所以真正愛自己、真正愛別人,要使他到時候能夠超越生死,而唯一的方法是靠平常的修持啊。所以,念佛、拜佛、這些修法,要很認真的做,到時候靠的就是這些。愛別人也是要千方百計把他引導到他能夠自己修行,那才是徹底的愛,其他的都是過眼雲煙,幫不了多少忙。

以上是從生死來講無常,另外還要講的,像陳上師常常提起,西藏有位大成就的袓師叫密勒日巴,他是修苦行的,一輩子都住高山的山洞;這樣子修的人啊。那麼,這樣的人說什麼是入佛法的門?現在我們大家都說,我已經歸依三寶了,我是多少年的老佛教徒了;但是在他來講,那樣大修行的人,他郤說「無常是入佛法的大門」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當然這不是說要等到死了才是進入佛門,而是說你要是對無常有真正的體會,體會到無常那麼迫切,體會到說,世間不得不放,因為反正遲早得放;修行要馬上修,因為這是真正有益的。你要體會無常到那個地步,體會無常到你真的世間的看得開,放得下,修行上是真的努力精進,那時候你才真的踏進佛門啊。現在歸依三寶的儀式是佛、菩薩慈悲設立的方便。要是你嘴裡念了皈依,頭也叩了,而心裡還是世間那一套的話,你還沒有進入佛門啊。佛菩薩的儀式是慈悲把門打開,你不實修就是自己腳沒有走進來啊。你不但腳要走進來,心也要進來啊。心不進來,就是腳進來也沒有用。所以就是要認清,無常才是入佛法的大門。

無常在佛法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。佛法的根本基礎叫「三法印」,就是說佛法以這三個最基本的概念為判別內、外道的標準。苦就是認清,世間這些即使樂也不能長久,樂極總是就有悲。認識了這些真相,我們要怎樣才能夠離苦得樂?就需要認識真理:一個是無常,一個是無我。但是,無我是很抽象的,不容易瞭解。至於無常,你只要注意看,一切真正是無常啊!世界變遷多麼的快,你有什麼可以抓的?你抓的只是你心裡一個執著;其實一切都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說,要怎樣就怎樣。不管你希望怎樣,都是沒有用啊。你要是認清事情真正是無常,無常到沒有什麼可抓的時候,沒什麼可以抓那自然是「無我」了。「我」只是我執而已嘛,只是自己執著說非這樣不可啊,你跟我就是這樣的關係啊,這樣、那樣的偏執。要是知道這種種偏執都是自己心裡在攪亂而已,並不是事情的真相,就容易得解脫。所以,無常不但是入佛法的大門,而且是佛法徹頭徹尾的真理大道。你要成佛的時候,成就的是什麼?還不就是說,看清無常,就能無我,就無事解脫了。

無常既是佛法徹頭徹尾的一個道理,我們學佛應該注意它,而注意的方法就是利用我剛剛講過這些實際的修法:記無常簿;不時到墳場走走;遇到有人臨終,我們去助念。今天我助他,明天就是換別人助我了。要在實修上努力,不要只是在理論上大家都會說無常,等一下又是說無常所以肚子餓了,趕快去吃美味的素菜啊。實修無常是要在比較重大的事情上去修。

 

10418964_779506592113628_5710620607831936297_n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oocow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