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、布施、供養、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、最殊勝、最圓滿的修行境界。 三輪體空,又名「三輪空寂」, 指的是:

1.施空:施者忘施,所施捨皆空也。 (心內不見布施的我)

2.受空:受者忘受,所受者化空也。(外不見受布施的人)

3.物空:物者忘物,所施捨之物皆空也。(中不見所布施的錢、財、物)

三輪體空就是「人無我、法無我、無對境」,即布施者、所布施之物、與受物者,謂之三輪,行布施之後,此三輪相,空無自性,不存於心,名三輪體空。

◎三輪體空的佈施 :
在世間的生活中,有許多因緣來成就我們,因此我們要以感恩惜福的心,與他人廣結善緣。結緣之道,就是積聚資糧之道、集聚福慧福德之道,實修資糧道、入解脫道、大行菩薩道、實現菩提心。我們首先需要的就是廣結善緣行布施。只要用心,布施隨時隨地都可以實行,可分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這三種布施可分為「有相布施」與「無相布施」二種。

有相布施,指世間上一般人心希果報,執著人我的布施,所以又稱為「世間布施」;此種布施,只能得到有漏的人天福報,報盡又再墮落,所以不是究竟的布施。

無相布施則與有相布施相反,在布施時,能體達施者、受者、施物三者當體皆空,而無所執著,因為能超越世間的有漏煩惱,所以稱為「出世間布施」。

又因為此三者有如車輪一般,能輾斷煩惱惑障、習氣障、所知障,所以也稱為「三輪體空」。三輪體空的布施,能使我們越過生死海,與眾生同登涅盤彼岸,因此稱為「布施波羅蜜」。

◎三輪體空之妙義:
萬法皆空是宇宙萬象的真理。三輪體空正是空理的最高體證與實踐,我們可以概略的就三方面來說明其中的妙義:

●人我二空:
眾生之所以常常感到煩惱,是因為來自內心的執著妄想,以為六塵境界是實有的,因此產生我、我所具有的觀念,使身心成為五欲六塵的奴役。布施行善,心存貪念,心存回報、結果因為心有所繫縛,不但功德減少了,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受者、施物等外境的影響。其實,五蘊和合的身心是假聚之有,剎那生滅,哪裡有能施的我呢?既然能施的我了不可得,當然也就沒有受施的對象,這就是「人空」。又因為諸法是五蘊和合而成,所以施物當體即空,法執也就跟著去除了,這就是「法空」。三輪體空的布施,使我們從二空裡去除對人對法的執著,是自他二利的菩薩道。傳統上我們稱為「無我」。它所指的就是對自己不要有先入為主、固執不變的期待或希望。據說禅修功夫極高的行者甚至可以看到微粒原子的改變,看見善惡交替的本質、看見布施的本質、生命的本質。

通過體證自我的空性,然後體證到「他人」的空性,體證到萬物的空性。不執著於「我」,也不執著於「他」,更不執著於「物」,這就是所謂的「三輪體空」。

體證「三輪體空」並不難,比如我們不求名、不求利地幫助別人,事後自己也忘記了,這就是「三輪體空」。一心清淨,不著一點痕跡。如果習慣了,念念相續如此,連常住的念頭都會忘記,就無所謂念頭、無所謂心境,這就是自然智慧,這就涉及到我們常說的「定力」,這才是我們修行人要修的真功夫!

●一切皆空:
做到人空和法空還不夠,還必須把「空」也完全空掉。因為佛教說空是要我們蕩除執著,如果執著有一個「空」的存在,根本法執未除,反而病上加病,須知在分別思惟上所執的空,它的自性也是空的。三輪體空就是要我們釜底抽薪,從根本上破除一切顛倒妄想,從體性上斬斷一切執著、煩惱、習氣。真如金剛經所言: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

●真空妙有:
雖然本無一法可得,但是諸相宛然,不可說無。當我們以智慧觀察諸法無相無我、畢竟空寂以後,般若智慧現前,這時我們的心與外界合而為一,自然而然地就能隨順幻「有」,以善巧方便,大作佛事,布施行善,這時才可以說是真正的通達法性。這就是《金剛經》所說的:「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日光明照,則無所見;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」終日布施而不見布施相,不著空有相,這就是三輪體空的布施了。

(圖/文轉載)

1920508_1505156809745603_1150712067562539401_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oocow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